上巳节是什么意思-(上巳节又叫什么节)
上巳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,俗称“三三”。在古代,上巳节是“祛邪”的日子,有在水边举行祭祀仪式以辟邪的习俗。在中国文化中,上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,但记载却很少。 “上巳”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文学作品中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上巳节逐渐演变为水边饮酒宴乐、郊野春游的节日。
1. 上巳节的起源
上巳节起源于古代兰堂辟邪的巫术活动。传说兰草在活动期间被用作灵物,具有祈福、驱邪的功效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上巳节逐渐发展成为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。
2. 上巳节的传统习俗
驱鬼:上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驱鬼,这是一种通过沐浴净化自身、消除晦气、祛除疾病的仪式。这一传统源于古人希望随着春天的到来净化身心,迎接新年。
岸浴:人们到水边一起沐浴,称为岸浴。是上巳节不可缺少的习俗之一。在古代,沐浴是清除污垢、净化身心的重要活动。它被视为一种祝福仪式。
吃荠菜煮鸡蛋:上巳节这天,人们喜欢吃荠菜煮鸡蛋。据说这样做可以增加人体的阳气,祛除疾病,保佑全家人的健康。
互赠香草:上巳节人们还喜欢互赠香草,象征祈求平安幸福。香草被认为具有芳香和驱邪的功效,有助于驱走厄运。
出行:上巳节也是郊游的好时机。人们喜欢到郊外赏花,感受春天的气息。春游乡村,人们可以放松心情,享受大自然的美景。
3. 上巳节的意义
上巳节的意义不仅在于庆祝新年,更寄托着人们对健康、幸福的期盼。人们通过驱鬼、沐浴、吃荠菜、煮鸡蛋等习俗活动,希望驱走疾病、厄运,迎接新的一年。
总而言之,上巳节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,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。这一天,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,体验古老而优雅的传统习俗,同时在欢声笑语和祝福中展望美好的未来。